手机端

女记者被“爆头”以色列警方为何拦截葬礼游行?

当希琳被枪支袭击时,她戴着头盔,身穿标有“PRESS”(译为:记者)字样的背心,脸朝下趴倒在一片沙地上,一动也不动。根据巴勒斯坦卫生部的消息,2022年5月11日早晨,以色列国

  当希琳被枪支袭击时,她戴着头盔,身穿标有“PRESS ”(译为:记者)字样的背心,脸朝下趴倒在一片沙地上,一动也不动。

  根据巴勒斯坦卫生部的消息,2022年5月11日早晨,以色列国防军与巴勒斯坦武装力量在约旦河西岸杰宁发生枪战冲突,半岛电视台巴裔美籍资深女记者希琳·阿布·阿克利赫在现场进行报道,不幸中弹,经抢救无效身亡,享年51岁。

  巴勒斯坦当局于2022年5月13日为希琳举行国葬。但葬礼当天,送葬队伍遭到以色列警方拦截殴打,棺材几乎跌落在地。

  “以色列目前的境地较为尴尬。”宁夏大学中国阿拉伯国家研究院院长李绍先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将开枪者‘甩锅’给巴勒斯坦,到在葬礼上做出此举动,实际上已经激怒国际社会,连美国都无法包庇。”

  “当时,我们正在等待同事进入难民营。”穆贾希德回忆当天的情景,“我们选择了一个以色列军队和武装战士之间没有对抗的地点。”等希琳穿上安全设备后,移动了几米,就突然听到第一声枪响。

  等穆贾希德转身,发现希琳已经倒在地上。枪击持续了三分多钟。另一位同事阿里·萨穆迪也受伤了,幸好他穿过马路,到达安全地点。同行记者沙塔·哈尼什被吓得站在一堵墙前面,此时朝着希琳的射击仍在继续。

  “如果不是为了精确杀死我们中的某一人,他们可能在我们到达这个狭窄区域之前,就开始射击了。”沙塔说,以军似乎故意等待记者们进入狭窄区域后开枪,且瞄准了希琳没有防护服的部位开枪,“我认为这很明显是针对希琳的暗杀。”

  希琳1971年出生于耶路撒冷,是一名基督教徒,拥有巴勒斯坦和美国双重国籍。她最初学的是建筑,后在约旦耶尔穆克大学转学新闻。毕业后回到巴勒斯坦,在几家媒体工作,包括巴勒斯坦之声电台和安曼卫星频道。

  1997年,在半岛电视台成立一年后,希琳加入该媒体,长期活跃在巴以地区报道的第一线年对第二次巴勒斯坦起义的报道而出名。

  就在事发的前几天,当她得知要去杰宁难民营核实以色列军事袭击的报道时,希琳发邮件给同事:“事情一明朗,我就会给你带来消息。”

  5月12日清晨,巴勒斯坦民政部长侯赛因·谢赫发表简短声明,称巴勒斯坦方面已拒绝以色列提出对于死亡女记者事件进行联合调查的要求,且不会将使希琳致死的子弹交给以方。

  隔天,巴勒斯坦当局为希琳举行了国葬游行,巴总统阿巴斯出席。如果顺利,第二天她将被埋葬在出生地耶路撒冷其母亲墓地旁。

  据路透社5月13日报道,葬礼活动中,有数千名巴勒斯坦民众参与悼念游行,领头民众举着希琳的棺木前进。以色列警察则对游行队伍严阵以待。

  数十名巴勒斯坦民众围在希琳棺木周围。一些人挥舞着巴勒斯坦国旗,高呼“我们将用我们的灵魂和鲜血救赎你——希琳”,并向圣约瑟夫医院大门逼近。

  从现场群众拍摄的视频画面中看到,手持警棍的以色列警察,冲向一批围在希琳棺材四周的葬礼队伍,还试图从巴勒斯坦哀悼者手中抢走巴勒斯坦国旗。

  “这可能会受到以色列警方内部条例处置。”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旗帜是巴勒斯坦人民心目中民族独立的象征,抢走示威者持有的国旗,已经超出了以色列警方的职责,除非判定为“非法示威”且有条例可依。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对以色列警察闯入希琳葬礼队伍的画面“表示不安”。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法尔汉·哈克则表示,这些场景“非常令人震惊”。

  在以色列警方闯入几分钟后,希琳的棺材被放在了一辆车上,开往圣母领报主教座堂,葬礼最终和平举行。5月13日下午,她在耶路撒冷老城的一处公墓安全下葬。

  路透社指出,葬礼中暴力场面虽然只持续了数分钟,但仍有可能加剧巴勒斯坦人对希琳遭射杀的愤怒情绪,并助长今年3月以来激增的暴力行动。

  “由于女性本身的社会属性,在遭受到暴力伤害时,更容易激起舆论同情和社会公愤。”马晓霖表示,目前事情的影响显然对以色列不利,使其在国际上更加被动。

  “希琳不仅在巴勒斯坦家喻户晓,在阿拉伯世界也是非常知名的记者。”李绍先认为,希琳常年报道巴以冲突,是以色列的“眼中钉肉中刺”。

  巴勒斯坦司法部门称,初步尸检结果显示,希琳是被一枚M16半自动步枪发射的5.56毫米口径子弹击中头部致死。

  在枪杀事件发生后,巴勒斯坦总统府发表声明,对以军行动造成希琳遇难表示强烈谴责,要求以色列政府必须对此事承担全部责任。

  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则表示,巴勒斯坦指控以军枪杀希琳并没有确实的证据,不排除希琳是遭巴勒斯坦枪手开枪击中。

  “在杰宁难民营的反恐活动中,数十名巴勒斯坦武装枪手向以军开火。恐怖分子还向士兵投掷爆炸装置,危及他们的生命。”以色列方称,武装的巴勒斯坦人可能错误地开枪打死了希琳。网上也流传着相关视频,推测巴勒斯坦人如何开枪击中这名记者。

  对此,枪击事件目击者阿布·阿克来辩护称,现场没有巴勒斯坦的武装人员。“我们正要拍摄以色列军队的突袭行动,他们在没有要求我们离开或停止拍摄的情况下,突然向我们开枪。”

  李绍先分析,当时记者采访团不管是服装还是身上所带的牌子,都非常显眼,且记者周围并无武装人员,“专门针对记者的可能性很大。”

  枪杀案发生后,美联社、CNN、《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希琳死讯时,并没有像半岛电视台等在标题中,写明是以色列军队开枪杀人,而是回避“谁杀了她”这一关键情节,转而使用了“她在报道时被枪杀”的表述。

  “美国从来不掩饰对以色列的偏袒。”李绍先表示,这次以色列的行动引起国际公愤,美国不得不公开对以色列表示谴责,也敦促以色列进行调查,但是美国方面也在避免将责任推向以色列或指责以色列。

  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各地建造了130多个定居点,居住着近50万犹太定居者,他们拥有正式的以色列公民身份。长期以来,以色列人对半岛电视台的报道持批评态度,但当局允许半岛电视台运作。

  巴勒斯坦的一位新闻总监尤姆纳·帕特尔做过一项统计,自2000年以来,大约有50名巴勒斯坦记者被杀。而过去两年里,就有6名记者在被占领地区被杀。

  “目前来看,巴以间的冲突已持续近两个月,且有再次酿成类似2021年5月大规模流血冲突的可能。”李绍先认为,巴以之间的流血冲突步步升级,巴勒斯坦女记者被枪杀事件,有可能“火上浇油”,目前的态势,令人担忧。

  在斋月期间,巴以双方多次在圣殿山爆发大规模对抗事件,加沙武装组织多次向以色列发射火箭弹,以色列也对加沙地带进行了报复打击。

  5月5日上午,圣殿山在关闭两周后,再次向非穆斯林群众开放,约950名犹太人在警察护送下登上圣殿山,导致数十名巴勒斯坦民众与以色列警察发生激烈冲突。

  “斋月具有很强的宗教和政治意义,共同宗教圣地耶路撒冷之核心区域圣殿山(‘尊贵禁地’)一旦出现冲突,以巴双方都势必毫不让步,以强调己方的历史主权。”马晓霖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巴勒斯坦问题长期被边缘化,其内部有打破沉默、唤醒国际社会关注的需求,因此每隔几年,巴以冲突就会发生。而以色列内部强硬势力,也从不放弃挑动冲突的机会。“比如频繁在被占领土非法扩建犹太定居点,蚕食巴勒斯坦土地和空间。”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的圣城,在宗教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巴以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

  而由耶路撒冷归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成为了伊斯兰教派与犹太教派争执的导火索,也是导致巴以之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冲突的重要因素。

  如今,在俄乌冲突等大国博弈面前,巴以冲突似乎被边缘化,就连以色列的盟友美国,也难以集中注意力关注。

  多位受访专家均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宗教、领土、巴勒斯坦难民问题等痼疾,横亘在巴以关系间,已内嵌到巴以双方内部的政治与社会结构之中,造成矛盾难分难解。本轮冲突若进一步升级,对巴以都不利,双方或将避免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但未来局势如何发展,仍有待观察。

医院鬼故事相关

医院鬼故事推荐

今日快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