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发生在开封城,开封城的东边有一个小山村,村里有一个叫杨志望的男子,他靠倒卖山货挣了些银子,如今在镇上买了一块地,准备盖一座新宅。盖房是一件大事,他找了一队有名的施工队伍来建房,三个月的时间,一座崭新的宅子就完成了。
乔迁之日,杨志望很是高兴,大摆宴席招呼亲朋好友。这天,杨志望喝了很多酒,晚上已经醉不省人事了,客人们也都纷纷离开了。杨志望的妻子柳氏把他扶到床上休息,柳氏简单收拾了桌子后,就哄着刚四岁大的孩子睡觉了。
半夜,柳氏母子被“砰砰砰”的敲门声给吵醒了,柳氏起床穿好衣服来到大门边,问道:大半夜的,是谁在外面敲门呀?
柳氏是个妇道人家,见此情形,很是害怕,她转身回屋,欲叫杨志望去看看是怎么回事。呼唤了好几声,可杨志望却是呼呼大睡,根本就不醒。
杨志望听罢,来到大门口,并未发现有人,也没发现有什么其他的异常。杨志望回到屋里对张氏说:估计是有什么人恶作剧吧,用不着害怕,你赶紧去做早饭吧,我都饿了。
到了晚上,一家人早早就休息了,刚睡着没多久,一家人被“砰砰砰”的敲门声给吵醒了,柳氏惊道:又跟昨晚一样。
杨志望思索片刻,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一个办法。关上门后,他从屋里拿了一把梯子放到院墙边上,他偷偷翻过院墙,绕到门口附近,藏在了一棵大树后,想看看到底是谁在敲门。
过了一会,他家门口又传来了“砰砰砰”的敲门声。借着微弱的月光,他看到门口空无一人,可“砰砰砰”的声音却是不断响起。见此情形,杨志望顿时脸色煞白,脱口而出:难道,难道这是传说中的鬼敲门??
第二天一早,杨志望志望从山上请了个道士下山,道士让他放心,说自己肯定会帮他捉住那个鬼。杨志望很是高兴,热情款待,二人吃喝一番后,已到了傍晚,道士纵身一跃,跳到了家门口附近的大树上,在那隐匿起来。
黑影刚一转身离开,道士脚尖一点,使出了梯云纵的轻功,飞身来到黑影身边,手若鹰爪朝黑影抓去。黑影躲闪不及,被道士牢牢捉住手腕,道士上下打量黑影,见他是一个样貌端正的年轻男子,冷声问道:你为何要捉弄杨志望??
道士便举起他的手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你手上沾的是黄鳝血?你已将黄鳝血涂在门环上,蝙蝠闻到血腥味就会纷纷飞去争抢,使得门环敲击打门,发出“砰砰砰”的敲门声,杨志望不知真相,误以为是鬼敲门,可这瞒不过本座。
原来杨志望的父母是小山村的农户,二人含辛茹苦把杨志望拉扯大,用省吃俭用存下的银子,给杨志望娶了个漂亮媳妇。杨志望盖房子时钱不够,二老更是把自己的棺材本都给了杨志望。如今杨志望住上了新宅,在镇上享福,吃香喝辣的,却忘了父母在小山村住着下雨天就到处漏水的老宅,每天吃糠咽菜,艰难过日子。
道士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事情真相,他放开男子说道:以后有事最好当面劝说,这样吓人实为不妥,仅此一次,下不为例。你走吧,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来吧。
道士摇头,说道:没有此事,非鬼所为,应该是人为。不过,想要解决此事,还得从你身上找原因,正所谓有果必有因,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更好解决问题。你好好想想自己是否得罪过人或者亏欠过别人。
杨志望想了一会说道:我是做买卖的,知道和气才能生财,所以我对别人都是和和气气的,从来没得罪过人,盖这房子时,对干活的人,我都是好吃好喝招待的,工钱也是一分不少,所以我从来没有亏欠过人。
杨志望又来找道士,道士提点道:我听说你父母为人善良,一身正气,要不你请他们来新宅住几天。看看还有没有敲门声。
杨志望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依言而行,自从杨志望的父母来新宅住后,就再没有“砰砰砰”的敲门声了。几天后,杨志望的父母回小山村的老宅住。刘贵的新宅又响起了敲门声。
道士见他还是不开窍,语重心长的说道:有些人打小吃父母的、用父母的,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好像父母欠他的一样,没有把父母对他的好放在心里,父母真的欠他的吗??没有,反而是父母对他有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是他欠父母的,如今他长大了,父母却渐渐老了,他却只顾享受自己的小日子,把年老的父母抛在脑后,也不想想年幼时,父母有好吃的从来不舍得自己吃,把好吃的都给他吃,可如今他有了新宅子,宅子明明有好几间空房,他就未曾想过让父母住。这两相对比,你觉得是不是他亏欠父母太多??
杨志望渐渐听明白了,道士讲的就是自己。他想了想道士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愧疚。他以前确实认为父母帮自己是应该的,从未想过父母并没有欠他的,别人帮的,他会心存感激,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亲情。父母亲人帮的,他就觉得理所当然,心中少了一份感恩。有些人没有亏欠别人,却是冷落亏欠了身边的亲人。
道士见他开悟,把邻居捉弄他的事情都告诉了他。杨志望听罢,并没有怪罪邻居。回去后,杨志望把父母接到新宅住,与妻子柳氏一起孝顺父母。从此,一家人过上了安稳的生活。